安徽南部山區的徽州,有著其獨特的習俗。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化生態區,由于徽州端午節的過法有許多與其它地方不一樣,因此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到這里感受徽州文化獨特魅力。
中國民俗學會會員、著名徽州文化專家陳政介紹,徽州,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歷史、文化、思想概念。古徽州地域范圍包括現今的安徽歙縣、績溪、黟縣、休寧、祁門和江西婺源。
端午節前,徽州人就有很多事要做。
端午節在徽州是“衛生節”。地處山區的徽州天氣濕熱,端午前后正是各類疾病多發期。從五月初一開始,徽州人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門前窗口插上艾草、菖蒲、掛大蒜,這些東西都會散發出一種氣味,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
端午節也是徽州女人吐露情感的日子。早在端午節前,心靈手巧的女人們就用絲線織成纓絡,放上一棵小而圓的大蒜,再用彩綢縫制成菱形和梯形的香袋,裝飾上流蘇,中間還放入艾草,掛在胸前,稱為端午錦,據說可以遠避瘟病。已婚的女子把它送給自己的丈夫,訂婚的姑娘送給未婚夫,未婚的女孩也可以送給心儀的男孩,以表達愛慕之情。所以,對相對內斂的徽州女人來說,端午節還是一個難得的能表達自己感情的節日。
端午這一天,徽州人吃得也很特別。
午餐是正餐,要吃端午粽、發酵面餅、茶葉蛋、腌鴨蛋、綠豆糕、端午豆、熟蒜頭等;罩“十里不同俗”,端午節這一天,徽州內部各地的飲食也不盡相同。比如績溪和歙縣東鄉一些地方過端午節就不吃粽子,粽子是在二月二祭祀社公老爺和土地神時才吃。黟縣不少地方這一天也不吃粽子,過年時才吃。就是吃粽子,各地的粽子也不一樣,歙縣南鄉是包白米粽,吃的時候沾上白糖。而休寧和婺源一帶則是吃灰汁粽,用草木灰水浸糯米,外用箬葉裹成四角長形煮熟,這種粽子含堿質,解油膩,宜冷食,易貯藏。
過節自然離不開酒;罩萑硕宋绻澃研埸S滲進酒中喝雄黃酒。大人拿來喝,小孩用指頭沾一點,在額頭上畫一個“王”字,據說可以辟邪。主婦們還要用艾草沾上雄黃酒,灑在房子的角落處、水缸邊、陰溝沿,一邊灑,一邊還念叨:“雄黃灑一灑,蜈蚣蝎子都走脫;雄黃灑灑添,蜈蚣蝎子走上天。”同時在住宅內薰白芷、蒼術,借此驅趕夏日的害蟲。還有的將雄黃拌上蒜泥封存起來,作為蚊叮蟲咬和無名腫毒的藥品。
到了端午節,地里的蠶豆也成熟了,徽州的母親們把蠶豆放在鍋里干炒,炒熟以后拌上雄黃,給孩子們當零食,這就是端午豆(又叫“炒蟲豸”,寓意把害蟲都炒掉了)。吃在嘴里,澀而微甜,別有一番風味。
除了以家庭為主的習俗活動外,端午節這天徽州一些村鎮還舉行一些大型活動,主要有跳鐘馗和劃龍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