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主題:黃山日出、日落時間表 黃山攝影創作必須了解的天氣規律 黃山攝影三腳架的使用指南 黃山日出和黃山晚霞(日落)拍攝攻略
來黃山攝影創作,如果沒有遇上云海無疑是有點掃興的事情。 黃山云海的形成,有其原因和規律。黃山山高谷低,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水分不易蒸發,因而濕度大,水氣多。雨后常見縷縷輕霧,自山谷升起。
2015年9月22日,黃山云海 攝影:文明
黃山山高谷低,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水分不易蒸發,因而濕度大,水氣多。雨后常見縷縷輕霧,自山谷升起。全年平均有霧天250日左右,真可謂云霧之鄉。黃山云海是由低云(云底高度低于2500米)和地面霧形成的。低云主要是層積云,這是其特點。黃山每年9月至次年6月中旬間,有97%的云海由層積云形成,只有3%由層云或霧形成(9月——第二年的6月中旬這幾個月,黃山云海較多)。7至8月,由于氣溫偏高,降雨減少,偶有淡積云和濃積云形成的云海,約占這個時期云?倲档6%(7月——8月這2個月,黃山云海較少)。
由知名風光攝影大師張永富拍攝的攝影作品《黃山狂想曲·》獲得2010黃山風光攝影大賽銀質收藏,這樣大氣的云海在黃山實屬罕見
知名攝影師孫廣成拍攝的攝影作品《北海云霧》獲得2010黃山風光攝影大賽銅質收藏,此副作品很好地詮釋了“云以山為體,山以云為衣”的意境,并給人一種空靈清秀的感覺
袁廉民攝影作品《黃山風云無限情》
黃山云海,特別奇絕.黃山秀峰疊峙,危崖突兀,幽壑縱橫。氣流在山巒間穿行,上行下跌,環流活躍。漫天的云霧和層積云,隨風飄移,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回旋,時而舒展,構成了一幅奇特的干變萬化的云海大觀。
黃山容易形成云海的季節:
黃山冬、春季節,大氣中低層的氣溫低,層積云的凝結高度低(約在800~1200米之間),冷空氣活動頻繁,過程性天氣活動明顯,在雨雪天氣后,常出現大面積的好云海,尤其是壯觀的云海日出。
入夏后漸進梅雨季節,隨著氣溫升高,云的凝結高度升到1500米左右,云層高度超過或接近大部分峰頂,這時候云霧籠罩,不易看到云海。7月至8月份,為黃山盛夏,這段時間常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溫上升,低云的凝結高度也上升到全午的最高度。山的陰面,濕度大,容易形成對流。上午到午后,山頭周圍常有淡積云和濃積云形成,但由于云層高于峰頂,因而云海少見。在傍晚或早晨,偶而可以看到由積云、層積云形成的云海,但由于環流影響,極易破壞,云海維持的時間較短。
入秋以后,約9月至10月份,由于北方冷空氣的影響,氣溫下降,低云的凝結高度也隨之下降。冷空氣過后,常出現層積云較高的大面積云海。
西海晚霞 攝影:徠卡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