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urce id="ykvac"><track id="ykvac"></track></source>

    <u id="ykvac"></u>
    <video id="ykvac"><mark id="ykvac"></mark></video>
      <var id="ykvac"><track id="ykvac"><object id="ykvac"></object></track></var>

      關于我們 收藏本頁

      黃山攝影團

      當前位置:首頁 > 黃山攝影攻略 > 黃山圖文精選 > 文章內容

      雪莊----黃山不能遺漏的記憶(上篇)

      發布: 2017-03-01 16:24  | 來源:黃山管委會 | 作者:黃山老樹 | 查看: 次 |

      黃山攝影作品

      相關主題:雪莊----黃山不能遺漏的記憶(下篇)

      雪莊,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一個終其一生隱于黃山的人物,一個本該載入黃山史冊的人物,卻由于留傳下來的資料太少,或片言只字,或散落于他人的詩文中,很少受到世人的關注。然而,雪莊對黃山的貢獻,卻是我們不可忽略的。為了這份不能忘卻的記憶,本人在漫漫文海中細細檢索,試圖讓這些記憶的碎片,一片片歸集起來,拼湊成一個相對豐滿的形象。但愿所做的工作能對大家有所裨益。

        雪莊,名道悟,號雪莊,又號通源,有黃山野人、滄溟道者、青溪后學、鐵鞋道人等號,楚州(現江蘇淮安)人。1689年來到黃山,居后山之皮篷,直至終老,歷33年。目前我們所能見到的有關雪莊的記載,大多在《淮安府志》《歙縣志》、《黃山志》等相關志書中,內容上大同小異,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籠統,本文試圖在此基礎上,再做進一步的挖掘,力求讓人有更多的了解。

        一、古稀夏臘尚朱顏----關于雪莊生卒年

        雪莊俗姓及因何出家,已不可考。根據“幼事南庵老人”來看,應該出家較早。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家中必是遭到了重大的變故。

        關于雪莊先生的生卒年,目前尚無確切的記載。汪世清先生雖有過詳細的考證,但仍值得商榷。

        關于生年,清*程夢星[1]有《云舫喜晤雪莊》詩:

      云白峰青老閉關,古稀夏臘尚朱顏。

      參成七佛琴弦里,拈盡千花詩句間。

      畫就案間鴝鵒硯,香殘罏印鷓鴣斑。

      客來轉問山中路,三十年前曾下山。

        此詩有兩點非常關鍵:

        1、詩中說雪莊“三十年前曾下山”。如按雪莊“入山”(康熙癸酉1689年)開始計算,后推三十年,為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程夢星游黃山當為是年,時40歲。目前多數研究者以為程夢星游黃山在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我認為此說有待商榷。據《程夢星年譜》記載,該年正月十五,“夢星母汪氏(1660-1715)卒”(乾隆岑山渡程氏支譜),程夢星以丁憂辭歸田里,不再復出。按古制,丁憂期間(三年)居官者都得辭官回家守孝,哪能出游?可能性是不大的。而1718年正好丁憂期滿,出游合乎常理。

        2、若按1718年程夢星游黃山時,雪莊大師“古稀夏臘尚朱顏”,已七十歲。前推七十年,雪莊當生于順治五年(1648年)。

        關于卒年,目前可供參考的有雪莊的《黃海云舫圖》。(紙本,水墨設色,100*57.7cm,現藏美國納爾遜美術館)

       雪莊《黃山云舫圖》,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

      雪莊《黃山云舫圖》,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

        此圖一看即知雪莊筆墨,描繪的是云舫一角。背倚石嬰峰、石傘峰。畫上題款內容為:

      黃海云舫圖。

      蒙君訪我季春天,夏又通書寄舫邊。

      欲慰多情難當面,和峰飛到韻人前。

        今春喜我且碩[2]先生山游過訪,夏月又蒙遠寄書物。因作云舫圖寄供清賞,聊慰懷思兼請教正。時戊戌登高前一日,黃山披發僧悟雪莊氏畫并題于琴窗中。上撳“黃山披發翁”、“雪莊”、“云舫”、“壽昌五世”、“琴窗”五枚朱文印,“揚州僧悟字惺堂號雪莊別號鐵鞋道人”白文印一枚。

        此圖包含的信息量相當大。有雪莊的名、字、號、師門、交往等等。

        戊戌登高前一日,為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九月初八。

        且碩,即程庭,號若菴,祖籍新安歙縣岑山渡人。自其祖父移居維揚(今揚州),撰有《若菴集》六卷。其中《春帆紀程》一卷記載了他由揚州返歙及游黃山的日記、詩詞。他于是年的二月初三啟程,十四日抵故里岑山,三月十三日作黃山之游。十六日由云谷寺出發訪雪莊。“將達皮篷,有老者朱顏蒼鬢,白髭飄然,逍遙戶外。余坐輿中,竊訝斯地又一指路仙耶。就前視之,方知為雪莊上人。”[3]知有遠客到,雪莊已早早等候在路口。

        到云舫后,二人“啜茗快談”,盤中有“密漬、書帶草、苤苜、白木槿等作供”。臨別時程庭留詩《贈雪莊上人》,表達他對雪莊的深刻印象與景仰。

      松鶴清姿薜荔裳,一瓢一笠足徜徉。

      能從仙佛云霞境,還灑縹緗翰墨香。

      磵外黑猿參幾座,鐺中白石當齋糧。

      高懷不肯因人熱,含笑飄然別帝鄉。

        雪莊詩中頭一句所記應為此次之會,也足見二人別后的交往。從上述程夢星的詩和雪莊與程庭的交往詩也證明,至康熙戊戌,雪莊依然健在。

        汪世清先生據程瑞祊(1666-1719)《槐江詩鈔》卷四《聞雪莊大師訃,仍用袁杜少宮允送歸黃海兼寄雪莊韻》之二

      逃禪藥谷久忘機,撒手懸崖去竹扉。

      不識楞伽山頂上,肯容云海一僧歸。

        推斷雪莊已故。理由是程氏卒于康熙五十八年己亥(1719年7月22日),則詩必作于此日之前,雪莊也當卒于1718年9月至1719年7月間。

        同時,認為“程夢星《今有堂詩集*暢余集》有《聞黃山雪莊僧故》七古一首,亦未明署年月,然按詩集編年,可知作于康熙己亥。故可暫定,雪莊卒于康熙五十八年己亥(1719年),[4]”。

         上述說法值得商榷。其一,程瑞祊“聞雪莊大師訃”,在當時信息傳送極不發達的條件下,僅僅是聽說而已,則雪莊大師之訃很有可能誤傳。其二,程夢星詩集收錄了他康熙五十五年至雍正四年間的作品,《聞黃山雪莊僧故》因“未明署年月”,只能確定雪莊已卒這件事情,并不能確定雪莊卒于康熙五十八年這個時間。

        今據方學成《松華堂集*讀黃合志》黃山記游之五[5]記載:“……乃入皮篷,為雪莊僧習靜地,聞其朝琴暮鼓,禁足幾三十年,惜撒手彌月,未能一結凈因……”。方氏一行游黃山在“康熙辛丑歲秋七月,始于十一日訖于十七日”。十五日游皮篷并宿于此,與雪莊僧徒弟廩峰和尚互有詩贈答。得知此時雪莊去世才一月,應該不會有誤。則可斷定雪莊卒于康熙辛丑(1721年)六月,夏臘73。

        另據雪莊徒一智《云舫繼述軒文鈔》載:“茲以戊申(雍正六年)杪冬望后二日,敬奉華嚴奧典,延至已酉正月望前四朝,欣看圓滿期場。事緣先師示寂八年,恰際常光僧臘八袠”所記,“已酉”為雍正七年(1729),時雪莊已示寂八年,可推知雪莊卒于康熙六十年[6],即1721年。

        趙青藜[7]《漱芳居文鈔》卷六有《云舫增建梵宇記》一文,為趙氏應雪莊徒孫雪涯所囑而作,其中有記:“雪公臥雪后未一步出也,凡三十三年”語,說雪莊居黃山33年。若據此,雪莊去世亦當在1721年。

        

        二、僻性從來愛住山----雪莊入黃山

        關于雪莊入黃山,目前比較認可的時間是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年)重九前一日。

        汪士鋐《云舫記》有“康熙己巳重九前一日,翠螺雪莊大師散發攜杖來游黃山,過阮溪,信宿即行”,并作《己巳重九日賦送雪莊大師入黃山》詩記之[8]。因汪栗亭是接待雪莊來黃山的當事人,所記時間在康熙己巳重九前一日當不會錯。

        康熙三十五年《徽州府志》載雪莊“康熙十八年入黃山”是錯誤的。

        雪莊初入黃山時,“途遇龍池雨公,曰:道兄入山當住仙僧洞下即兜率庵也。公游兩海畢,枯坐此山中,風棲露宿,怡然自得。庵下有白砂矼,素多虎,師坐,虎彌首其下,如聽梵然。師斥其遠徙,虎遂絕云谷。僧眾聞而訝之,山下居民為蓋一把茅,茅因松鋪,師仍臥松下,絕粒旬日,趺坐不輟。游人供米,雜松葉百卉煮之,山氣寒多雪,師坐臥雪中。慈光中公坐深雪中由前海開道訊師,未到庵大聲呼之,見有嚶嚶應者,知不死。至庵,師從雪中出,拂衣上雪,相對揖。中公頫首謂師真獅子座中人也。”[9]

        從上述記載可知,雪莊入住皮篷是因為龍池雨公[8]的指點。其時,皮篷因“山靜屐希,歲久遂廢”。雪莊到了之后也只是簡單地弄點枯枝倚松搭個床,蓋點茅草遮風避雨而已。也因為知道皮篷條件的異常艱苦,大雪之際,慈光寺中洲和尚不顧雪深路阻,“開道訊師”,一路呼叫,送來御寒物資。這或許也是其他書上有關“雪莊”附會的來歷。其實,根據《廩山正燈錄》記載:“傳悟 字惺堂。參南庵弘依領旨。初開法楚州雪莊,晚弘道徽州黃山”,雪莊顯系地名,或因其在此開法而得名。

        關于雪莊當時入住的艱苦環境,我們還可以從相關詩文中略見一斑:

      己巳十一月初八,大雨淋頭幾曾歇。

      僻性從來愛住山,躋攀那管石頭滑。

      芙蓉萬仞蒼松寒,短筇闊步窺云端。

      衣裳翠濕不知冷,白云一望空漫漫。

      石筍云中忽有無,米家樹法真糢糊。

      欲向此中作枯坐,鄰僧送入煙雨圖。

      雨云漸黑不肯住,鄰僧向我先辭去。

      且學山禽理樹枝,架巢做好棲身處。

                      噫嘻吁,太古之時有巢之世境界誠不愧。

      ----雪莊《進黃山》

        “學山禽理樹枝,架巢棲身”,還自況為“有巢之世”。

      山味閑尋玉版佳,攜筐頂笠著芒鞵。

      徑從鳳尾雨聲入,平取籜龍云氣埋。

      不慣世間餐濁物,只宜天外飽清齋。

      道人此樂知誰解,未必閑人更可偕。

      ----雪莊《采野筍》

      空山飽野菜,白煮飛香氣。

      遙憐城市人,安知此真味。

      ----雪莊《煮菜》

      性癖煙霞世味忘,甘尋野菜點饑腸。

      慚余技拙巢林久,多謝堂頭送鶴糧。

      -----雪莊《喜翠微方丈兩和尚耑僧送米》

      負棘披榛棄世深,蒲團穩坐向天心。

      簞瓢竟日和云濕,爐灶經春受雪侵。

      薇菜正肥還自採,藥苗待長倩誰尋。

      饑寒總是平常事,為愛峰頭好鳥音。

      ----汪允讓《云舫夜話》

      頭陀愛雪月,終歲棲云山。

      石灶交虎跡,松巢鄰白鷴。

      絕粒過七日,犬吠落花間,

      誰攜五色瓜,贈君丹砂顏。

      好事驚神異,靜者了不關。

      偶同丁令鶴,振錫來塵闤。

      一室六月息,飄然戴笠還。

      繞峰何蒼莽,隔水空潺湲。

      獨留丹青筆,說法在人間。

      ----袁佑《送雪莊大師歸黃山》

        可見在入山的頭幾年,雪莊經常過著食不裹腹的日子,甚而竟至“絕粒過七日”。偶而鄰寺僧人或游人送些米食,也只能“雜松葉百卉煮之”。棲定以后,情況稍有好轉,而這種狀況的徹底改善,則在其北上京城返黃山以后。

        雪莊在入黃山修行的頭五年時間里,能“名聞當寧”,或許因“雪覆而不死”,或許因“虎彌首其下,師斥其遠徙,虎遂絕云谷”,抑或還有更奈人尋味的其他原因,以至于朝庭遣內庭丁公[11]詔入京,辭,不赴。秋又詔,強起之。到了南京,以病辭,拖了數月,再詔,不得已而北行。到了京城,“終日酣睡,與人不交一言”,皇上見之,也只能言“好和尚也”,無奈放歸黃山。

        雪莊如此看重黃山,熱愛黃山,自有其內心深刻的認知。由于“僻性從來愛住山”,“我從翠螺山,聞此靈異動游興。”[12] 但僅僅只是如他所說,“僻性世情非所好,生平丘壑意留連”,“好靜世間難著足,結廬天外遠離塵” [13]?真情恐非如此。因為“昔棲采石嫌山小,山深不被世情擾。因住黃海山最深,千峰萬峰削云表。道人披發瘦峰間,無修無證無事了。”[14] “自分老巖畔,永作軒皇民。”[15]才是他內心真正的痛,才是他最不愿向人提及的真實原因。雖然他的家世無從考證,因何出家也無法究明,通過他的詩、他的畫跋,可以猜想的是之前肯定經歷過一場非常的變故。

        三、一山幽勝是皮篷----黃山皮篷的開發

        應該說,黃山皮篷的開發,緣于雪莊。翻看成書于康熙丙寅(1686年)的《黃山志定本》,還不見有“云舫”、“皮篷”的記載,僅記有兜率庵。而在康熙三十年(1691)成書的《黃山志續集》中已出現了大量的有關“皮蓬”和“云舫”的詩文?梢娬茄┣f入居黃山后才開發了這里的景區,使它名聞遐邇。從相關詩文中,可以窺見一斑。

        甲戌夏(1694年),雪莊由京師返回之際,又駐足南京,拜見汪松峰。這次停留,促成了汪輝對雪莊的鼎力支助。“家觀察松峰先生常至山,欽師高行,于師還山,為構云舫居之,前為如意亭,后為五峰閣?吞蒙介T楚楚有致。出師規制,實我松峰先生成之也。”[16]

        從汪輝在《甲戍九月送云舫大師還山四絕》[17]之四:

      云舫真宜構一樓,白猿長令守丹丘。

      蘭橑桂棟山中備,不用蜃吹海氣中。

        可以看出,汪輝已有為雪莊建樓的構想。雪莊有詩柬謝:

      甲戍秋由都門還黃山云舫柬謝汪松峰先生[18]

      野人愛窮谷,一瓢皈嶙峋。實心等木石,枯坐無冬春。

      起立頭觸樹,經行云滿身。自分老巖畔,永作軒皇民。

      何意冰雪蹤,忽踏京洛塵。自顧屢踧躇,行止時逡巡。

      今夏荷天眷,縱歸實前因。得養草木年,殊恩賴洪鈞。

      往來石城道,皆依潭水濱。一榻望江樓,萬竿倚修筠。

      容我麋鹿性,委曲全其真。更復私盻睞,厪念山中貧。

      懸崖置屋牢,務使安錯晨。氣誼篤方外,歷久意彌新。

      感公不能忘,中腸轉車輪。何以祝萬壽,愿公如靈椿。

        作為出家人,雪莊在詩中既表達了自己的志向,也有自己的期盼,于此,他唯有祈祝萬壽,以表謝意。

        很快,設想變成了現實。皮篷開始了新一輪的建設。由于資金來源的不確定,實賴大家眾籌,云舫的建設也是逐步在完善。常州博物館藏有一幅雪莊的《黃海云舫圖》,上有長詩:

      黃海云舫圖

      云舫皆因屋似船,晴浮銀浪景無邊。

      秋林不減春花色,游覽人多住世仙。

      風云吞吐箬篷穿,久雨難為屋保全。

      抱拙頭陀惟信數,一朝蓋瓦定前緣。

      蒙助遮床瓦一千,不愁陰雨客安眠。

      老僧未敢瞞功德,片片描成在目前。

      曾許邀朋蓋瓦全,欽君季札一般賢。

      出言已見非輕諾,信極將來語必圓。

      我自開山十七年,性情真比鐵還堅。

      獨能禁足千峰里,有戒逢人不化緣。

      乙酉秋寫似溪翁先生并題以謝瓦,雪道人悟

      雪莊*黃海云舫圖

      雪莊*黃海云舫圖

        無論是詩中還是畫中,都可看出,云舫的建設并沒有一步到位。從雪莊1689年入黃山,“開山十七年”,到康熙乙酉(1705年)秋,“溪翁”獻瓦一千,云舫的瓦頂還未蓋全,或許是國為“有戒逢人不化緣”。但雪莊的心里已是非常感激。

        到了程庭歸游黃山時,云舫的情況已有了很大變化。其《春帆紀程》有關于云舫的描述:“舫僅五楹,中供如來拈花法相,即上人手寫者。一設廣榻,為游客寢息之所。一為客寮。一作齋廚。一貯書史筆研,以供誦讀揮灑。此外則一斗室不滿一弓,為上人棲定處。”[19]除此之外,前還有如意亭,后還有五峰閣,云舫已成相當規模,且一應設施俱全。雪莊對此已十分滿意,無數次的題詩、作畫,滿足之情溢于言表:

      云    舫

      藏拙深山過此生,蓋頭今吉把茆成。

      白云鋪海居如舫,一葉波中自命名。

      云舫圖[20]

      黃山最奇處,后海老僧家。

      幾座屋如舫,四時花是霞。

                          峰高尋有徑,云闊望無涯。

                          晴雨人來訪,呼童但煮茶。

      云舫全景圖

      云舫全景圖

        除了云舫的建設,雪莊還積極參與后海(東線)入山環境的開發與建設,以及云谷寺的復盛。癸酉秋,雪莊奉詔北上之際,就有意帶上云谷寺僧素心和徒弟懔峰同往。甲戌秋還山之時,仍取道石城, “謁汪觀察松峰先生,先生館之半云庵,詢及云谷始末,公告以實” [21]。松峰公“慨發弘愿,贖田歸常住。更于院內圮者整之,傾者復之,重建山門,再聚眾,眾皆吁天頂禮……巍然改觀。院三里有智如亭,其下為天紳亭。亭俯九龍潭,如編貝,如貫珠。坐亭視下,洶涌作千里之勢,勝匡廬三疊。亭亦久廢,今更新之” [22]。

        他還親自參與了智如亭、天紳亭的規劃、設計:“……昔錢宗伯牧翁構亭于此,顏曰‘天紳’,歲久亭湮……雪公,于乙亥仲春十日,下云谷至亭基,目營手畫,遂成雅構”。

        四、十里兼旬得大觀----云谷賦詩募梅

        雪莊嘗自謂“野僧孤僻性,愛住黃山巔”。他愛清靜,喜與千峰白云對語。“日日看山聽鳥啼,夜眠松下月皎皎”這是他最怡然自得的時光。他對梅花情有獨鐘,最愛冷處偏佳的梅花,因皮篷附近原無生長。他就自己種植。甚至為借當地士紳、山民題詩作畫的機會,募請栽種,好事者積極響應。終于在云谷寺至皮篷的十里山路旁,栽植了近千株梅花,號稱十里梅花坪。每到瑞雪紛飛,梅花怒放的季節,這里就成了“十里香徑”。

        為紀念這一盛舉,汪士鋐率先賦詩十首求和。時賢吳啟鵬[23]、吳啟元[24]紛紛賦詩以和。成為黃山藝壇一大佳話。

      汪士后海云舫雪莊大師種梅山中賦贈十首

      手工五絕欣然喜,聞道山中盡種梅。

      金粟從來香作國,璇宮只合玉為臺。

      危峰石戶初飛雪,疊澗花枝總拂苔。

      一海碧扶千樹出,紛紛移向亂云栽。

      蒼涼絕壑共云平,立向東風正曉晴。

      乘日幽時同雪看,到香深處與花盟。

      友惟瓢笠真知己,坐對川巖勾一生。

      從此花鋤芳樹下,不愁仙藥搗難成。

      鐵笛吹來大雅音,凍云匝地杳難尋。

      知公坐到三更月,令我同生太古心。

      長侍軒農應大快,化為猿鶴亦高吟。

      此中只有靈鴉熟,早晚雙雙共入林。

      亂松隙處補奇芬,玉明蒼髯樂有群。

      月照影寒千澗水,風回香出萬重云。

      三春自快常為主,一飯何曾不對君。

      傳說浮丘園上好,白沙矼上韻平分。

      冰壺玉湛到來難,十里兼旬得大觀。

      冷與溪云同一壑,香隨余日上三竿。

      愁中對影能蘓病,夢里看花亦當餐。

      新句朗吟真妙絕,已公茅屋臥常安。

      玉雪高低照萬峰,蕊珠宮里一聲鐘。

      巖巒巉絕橫枝瘦,洞壑逶迤古干重。

      佛幾燈青香入榻,云狀月淡影分松。

      鄉山自有羅浮夢,不向羊城曳短筇。

      圣僧洞下一僧居,辭召還山自晏如。

      種就寒香臥冰雪,移將疏影照蟾蜍。

      柴門煙火常時斷,雪徑人蹤盡月虛。

      黃面瞿曇堪共老,六時花里響鐘魚。

      層層凍雪少人行,冷蕊幽香分外清。

      敲火風僧搜落葉,凝寒留寉獲柴荊。

      白舒片片云同色,影入潺潺玉有聲。

      最是遠峰橫笛處,海天孤迥不勝情。

      禪棲缺處指窗東,旭日朝飛萬嶂紅。

      霽雪參差珠錯落,山光浮動玉玲瓏。

      曼陀雨遍天花凈,清瑟彈來古調工。

      我亦尋梅老耆舊,題詩合在翠微宮。

      冰姿宜植向空山,高格稜稜影亦閑。

      著屐過橋無熱客,攜琴就石有仙班。

      天寒靜夜聞猿嘯,瀑響晴空見寉還。

      寄語維摩勤護惜,莫飛花片到人間。

      吳啟鵬(云葉)

        黃山云舫雪莊大師為募梅五偈,山中好事者踴躍種花。自云谷至云舫幾二十里,栗亭老友作詩十律以紀其事,依韻奉和兼寄雪公

      山中變幻饒松石,點綴高寒獨少梅。

      空有雪光埋翠巘,略無花事到丹臺。

      冬春只合掩蓬戶,杖履何須破綠苔。

      癡絕瞿曇幽思發,題詩代缽乞人栽。

      春到寒威勢漸平,山人樵採趁朝晴。

      相逢共訂栽梅約,一笑都思結隺盟。

      鐵干宜撐巖際出,冰姿喜向水邊生。

      攜鋤繹絡多忘倦,韻事無勞計日成。

      果然山水得知音,如此機緣不易尋。

      始信幽懷能化俗,相看寒影足清心。

      負花間踏空明月,荷鍤時聞長短吟。

      高下好隨峰勢種,不須位置太成林。

      吹來不比眾花芬,獨此奇香自逸群。

      古致何妨臨峭壁,孤高豈復百溪云。

      潔同流水嫌無色,靜入啼猿羨有君。

      聞道已過三百樹,未知春氣幾峰分。

      莫畏重巒行路難,巉巘栽遍飽奇觀。

      樓中須貯書千卷,磯上宜垂竹一竿。

      喜有香光時照眼,絕無煙火亦忘餐。

      看花余興還思遣,放隺茅亭何處安。

      倦倚孤根俯亂峰,寒香欲動出疎鐘。

      龍潭掩映應多種,云谷縱橫有幾重。

      風過斜枝搖艷雪,月來瘦影傍青松。

      他時索筆巡檐下,指顧還須仗一筇。

      凍云深處著幽居,踏雪拖藤得自如。

      助我高懷飛玉瀑,清人豐骨映冰蜍。

      吟成詩句渾無賴,韻到梅花跡亦虛。

      試過白沙橋畔望,橫斜水面狎游魚。

      冷光一壑少人行,靜里看花格自清。

      茶熟翻經移石榻,墨香尋句出松荊。

      枯枝作態扶扶起,禿樹盤空颯颯聲。

      難得畫師稱好手,時將健筆寫幽情。

      沙明水凈寺門東,曉起霞光入照紅。

      一帶空濛看杳靄,數枝低壓自蔥蘢。

                      蓮花望處廳堪比,云葉飛來淡亦同。

                      從此香風吹不斷,直連軒后舊時宮。

      (軒轅宮在浮溪,有梅數十種)

      喧傳勝事遍名山,乞樹栽花兩不閑。

      自笑風塵虛舊約,也來題詠溷清班。

      近知老友探梅去(黃虞道士將結廬浮溪),恰遇高僧辭闕還。

      何日蒙頭香雪里,摩挲古干亂峰間。  

      吳啟元 (青霞)

        歇腳庵贈山侶僧兼寄雪上人,自云舫至云谷,雪莊大師新種梅花幾二十里,汪扶晨先輩賦詩十首并徵同人,和詩贈之,因次元韻

      冰雪凍荒云谷路,空山絕壑最宜梅。

      況經亂水下松澗,須遣寒香護石臺。

      高鼓玉琴調白鶴,背攜書卷立蒼苔。

      他時一望花成海,誰信珠林是手栽。

      新籬近喜谷云平,帶雪高枝寺角晴。

      最好吟肩常鶴聲,生來野性與花盟。

      紆回石磵經行慣,寂寞冰花照眼生。

      從此荒寒亂溪壑,有人吹笛似雙成。

      空谷遙傳白雪音,芒鞋竹杖許相尋。

      巖巒一旦辟生面,冰壑數花含古心。

      恨未棄家來靜對,那能清夜不狂吟。

      誰云佛地多枯寂,廿里香光動玉林。

      南巖北澗盡奇芬,標格天然自不群。

      明月到來渾是雪,好花吹去化為云。

      清狂此際無如我,靈谷他年半屬君。

      總領春光須慧業,歲寒幽事肯平分。

      崎嶇澗壑種來難,縹緲真能作大觀。

      清夜自應添鶴夢,閑情不用寄漁竿。

      窗疑積水搖虛影,饑嚼堅冰當飽餐。

      莫妒遠公消受極,新詩字字已吟安。

      夢壑花時盡玉峰,寒云冷谷一聲鐘。

      亂山暮雪有千片,落日春陰無數重。

      掛水青猿來斷壁,辭巢白鶴下高松。

      濛濛寺角冰霜外,月好僧閑住短筇。

      從來野性愜山居,自笑溪邊迥不如。

      冰盡片飛銀蛺蝶,月明香浸玉蟾蜍。

      何妨午爨經旬斷,只愛晴窗徹夜虛。

      吟了一春無個事,等閑花課付蟲魚。

      花前曳杖每間行,詩思寒山入骨清。

      大雪一冬封石壑,生香十里到柴荊。

      巖穿皓月微茫影,樹斷冰澌淅瀝聲。

      后海路迷云谷絕,此時獨立不勝情。

      眾峰迴合海門東,一枕晴窗射日紅。

      萬嶂瑤花冰錯落,千林瓊樹月玲瓏。

      吟來白雪真高調,春破寒香信化工。

      莫訝廣平本仙骨,前身原在蕊珠宮。

      宇宙奇觀是此山,老僧種樹復高間。

      羅浮近接諸天界,摩什應歸紫府班。

      鐵干不隨協雨去,褊衫常帶霧香還。

      朝廷再召參寥子,只在珠林雪海間。

        雪莊不僅重視自然環境的開發與建設,同樣更是環境的保護者。他熟知黃山的每座山峰每條溝谷,熱愛黃山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獸。閑來無事,修樹、看花、種菜、彈琴、賦詩、作畫,怡然自得。他曾畫有一幅《珠林圖》[25],上題:

      屋小群峰繞,云深獨鶴棲。

      拂衣花氣滿,報客鳥聲齊。

      種菜看無地,烹茶聽有溪。

      我來床上坐,檢得一詩題。

        還有《修樹》[26]一首:

      元鎮樹瘦直,咸熙樹古怪。

      修就各天然,道人收入畫。

        我們可以想象,雪莊為那些千奇百怪的黃山松除去枯枝病干,整治其型,不僅有利于其生長,又確實是用他自己的審美觀,在為黃山塑造天然圖畫。在他的住處,有兩只烏鴉,一為“傳書”,一為“傳信” [27]精靈可愛,每當有游客進山,先為之鳴,繼為之導,人們稱之為神鴉。這兩只鴉經常飛到皮篷去覓食,雪莊見狀,就為之留食。為此,雪莊還寫了一首《雙烏》[28]詩:

      雨雪深山誰最親,雙烏索食往來頻,

      野人每飯留烏食,聽見烏來如故人。

        汪士鋐也說雪莊“此中只有靈鴉熟,早晚雙雙共入林”。

        有一次,雪莊的朋友汪必遠(字念耕)來皮篷拜訪雪莊,剛入座,“忽有山烏入棚飛鳴數匝,棲師衣袖,徘徊省顧,久而后去”。汪不禁感慨,賦詩一絕[29]

      生公善說法,頑石亦知音。

      老僧久忘機,山鳥自相親。

        此外,黃山的山樂鳥(八音鳥)也是他最親近的朋友,在他看來,“饑餓總是平常事,為愛峰頭好鳥音”。為此,他還與汪洪度親自審定山樂鳥的三個不同種類[30]。雪莊就是這樣,披發幽棲黃山,與靈石為伴,與花木為侶,與鳥獸為鄰,與白云為依,在參禪修行中實現人與自然的融合。(未完待續)

      關德軍

         作者關德軍,1963年生。黃山書畫院秘書長,安徽省美協會員,安徽省攝影家協會員。曾參與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藍皮書和《黃山保護與管理實踐》、《黃山是吾師》等書的編撰以及《神奇黃山》、《黃山四季》、《黃海大觀》、《黃山世紀風》、《中國畫里的鄉村—西遞》等系列影視風光片的攝制、編導等。

      高山黃山毛峰

      0
      0

      關鍵詞: 黃山

        • 黃山旅游攝影免費咨詢、酒店優惠預訂:
        • 電話:0559-2310288 2320079
        • 傳真:0559-2320079
        • 聯系:鴻 老樹
        • 旅游:13905591790 攝 影:13855913950

        • QQ: 點這里

和“鴻”聯系或留言 點這

里和“老樹”聯系或留言老樹

          Mail:給我們寫信 MSN :MSN交談

      黃山攝影旅游熱門線路TODAY'S FOCUS

      春季黃山攝影團(4月-6月)

      春季黃山攝影團(4月- 3080元

        4月、5月,當山下春色褪盡,花開凋零,而黃山山上還是...【查看詳細】

      秋季宏村、黃山秋色攝影團(9月-11月)

      秋季宏村、黃山秋色攝 3080元

        黃山的秋天別有一番勝景,可以說,黃山的秋天是色彩最...【查看詳細】

      黃山攝影旅游團(7-9月)

      黃山攝影旅游團(7-9 3080元

        黃山一夜雨,處處掛飛泉,黃山降水量豐富,極易形成急...【查看詳細】

      宏村、石潭、大洲源、婺源春季油菜花攝影團(3月)

      宏村、石潭、大洲源、 3060元

        陽春三月,徽州大地金黃色的油菜花和粉墻黛瓦的徽派古...【查看詳細】

      宏村、塔川、婺源石城、篁嶺、黃山秋季攝影團(11月)

      宏村、塔川、婺源石城 2680元

        一般徽州秋季11月中旬前后進 入最佳觀賞期,秋季葉子...【查看詳細】

      冬季宏村、黃山冬雪攝影團(12月-2月)

      冬季宏村、黃山冬雪攝 3080元

        冬季雪后的黃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到處銀...【查看詳細】

      黃山攝影作品黃山攝影作品

      更多>>

      冬季黃山攝影:寒風中的等候,只為揭開面紗那一瞬間(圖)

      冬季黃山攝影:寒風中的等

        冬季在黃山攝影是件很辛苦的事,早起拍日出,日落拍晚...【查看詳細】

      煙花三月,我在歙縣大洲源 2021歙縣大洲源油菜花情

      煙花三月,我在歙縣大洲源

        大洲源,一個只存在民國時期的名字,或許更久遠,如今...【查看詳細】

      2017“記住鄉愁”中國(黟縣)鄉村旅游攝影大展獲獎作品

      2017“記住鄉愁”中國(黟縣

        繼成功舉辦2016記住鄉愁中國(黟縣)鄉村旅游攝影大展之...【查看詳細】

      2017年3月黃山攝影作品(多圖)

      2017年3月黃山攝影作品(多

        2017年3月5日驚蟄,黃山風景區雨后放晴,出現了壯麗的...【查看詳細】

      2017“夢幻黃山·禮儀徽州”全國攝影大展獲獎作品

      2017“夢幻黃山·禮儀徽州

        2017夢幻黃山禮儀徽州全國攝影大展日前評出入圍作品,...【查看詳細】

      黃山旅游攝影熱門酒店TODAY'S FOCUS

      黃山北海賓館酒店預訂 黃山山上標準間預訂

      黃山北海賓館酒店預訂 940元

        北海賓館是黃山山上地理位置最佳的酒店。賓館由4棟相...【查看詳細】

      黃山白云賓館標準間 高低鋪預訂

      黃山白云賓館標準間 1160元

        黃山白云賓館是一座新型涉外旅游飯店,地處光明頂下天...【查看詳細】

      新黃山西海飯店

      新黃山西海飯店 1380元

        新黃山西海飯店,由北京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按照五...【查看詳細】

      黃山獅林大酒店標間預定

      黃山獅林大酒店標間預 940元

        黃山獅林大酒店位于黃山風景區內的北海景區,背依獅子...【查看詳細】

      黃山玉屏樓賓館

      黃山玉屏樓賓館 150元

        玉屏樓賓館位于黃山群峰之中,素有天上玉屏聲譽的玉屏...【查看詳細】

      黃山翡翠谷農家樂(環境好,休閑度假首選)

      黃山翡翠谷農家樂(環 80元

        黃山翡翠谷農家樂別墅,坐落于安徽黃山風景區翡翠谷景...【查看詳細】

      論壇交流BBS

      更多>>

      91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