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中,安徽美食倍受青睞。僅第一部中,就有來自徽州的臭鱖魚、刀板香、毛豆腐、糯米酒,其中的毛豆腐和糯米酒就來自休寧。
休寧,安徽南極,乃三省交界,為古徽州的腹地,新安江源頭,山高水長,徽風古韻,人間秘境。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恰好位于神秘的北緯30度線附近。這是一片山林的王國。2151平方公里,馥郁蔥蘢,綠意渙渙,生機盎然。四周聳峙著黃山、六股尖、高湖山、五龍山、白際山,海拔超千米,挺拔厚重。綿延起伏的五龍山脈、黃山余脈,逶迤蜿蜒,筆走龍蛇,構成了休寧的脊梁。以道教文化、摩崖石刻、丹霞地貌、田園風光而著稱的全國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齊云山坐落其間。
這是一片清靈飄逸的土地。“一源兩水三百河,七十水庫五千塘。”率水橫江兩大干流,237條小河貫穿全境,賦予了這片土地的靈氣。星羅棋布的村鎮、縱橫交錯的阡陌,粉墻黛瓦的民居,漫山遍野的茶園,漫無邊際的林海,錯落有致,高低起伏,廣袤無垠。
山隔壤限,萬山叢中,八山一水一分田。歷史上徽州對外交通不便,只有一條新安江黃金水道連接外界,閉塞落后,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而明清之際,徽商雄起,稱雄大江南北;丈躺h髑樯,獲得的滾滾財富,首先想到的便是回鄉光宗耀祖,大興土木,修橋補路,建立宗祠、廟宇、樓亭,集木雕、磚雕、石雕于一體,精美絕倫;丈藤Z而好儒,崇尚儒雅生活,講究生活情調,久而久之,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徽州文化,其中徽菜成了全國八大菜系之一。
休寧在古徽州中有“金休寧”的美譽。這片世外桃源,人間凈土,散發著迷人的徽風皖韻。
亞熱帶的濕熱氣候,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熱量豐富,水汽氤氳,有利于動植物繁衍生息,成為飛禽走獸的天堂,上至空中,下至水中,鳶飛魚躍。據不完全統計,縣域內有植物1348種,動物有近280種,而且不少是屬于國家保護的野生動植物。如紅豆杉、銀杏、華東黃杉、櫸樹等珍貴樹木30余種,有角麂、云豹、黑熊、蘇門羚、穿山甲、石雞、娃娃魚等珍稀動物20多種。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了休寧豐富的物種資源,加上老百姓的勤勞能干,不斷摸索,艱苦創業,促成休寧形成門類繁多的物產和食品。有松蘿茶、新安源銀毫、齊云道茶、霞雨茶、茗州炒青、白岳黃芽等靈草佳茗;有陽干板栗、里仁香榧、回溪桂花梨、溪口藍莓等水果;小吃類包括藍田毛豆腐、萬安桿香糖、五城茶干、臨溪月餅、六股尖苞蘆松等,飲料類有五城米酒、山清泉米酒、六股尖山泉水、山越家坊等,水產類包括石斑魚、黃山石雞、板橋泉水魚、花橋娃娃魚、鱖魚等,還有山芋干、葛粉、蕨粉、苦櫧粉、石耳、香菇、木耳等眾多山珍野味和民間美食,可謂不可勝數。
這些天然的和傳統的美食,傳承至今,生生不息,化作尋常百姓飲食的一部分,散落休寧的山山水水。有的火了,比如藍田方鑫玉的毛豆腐借助《舌尖上的中國》,已經名聲鵲起,可以在網絡上直銷;有的已經發展成了產業,比如松蘿茶、新安源有機茶、齊云道茶,五城茶干、五城米酒、鹽鋪徽菊等,已經名聲大震,占據國內外各大市場;而有的才剛剛起步,比如泉水魚、山泉水、苞蘆松等,更多的是藏在深閨人未識,善待挖掘開發。
休寧地處山區,工業污染幾乎為零,處處是青山綠水,錦繡家園。一流水質、一流環境,確保了食材的綠色環保,原汁原味。
這些年來,休寧縣本著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以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為契機,引導發展無公害、無污染產業,倡導有機農業,建設有機茶園和菊花基地,發展龍頭化企業,促進轉型升級,加大食品安全的宣傳力度,嚴懲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挖掘食品背后的文化,建起了全國首家五城茶干博物館,促進食材清潔化和標準化生產,先后獲得安徽省環境優美十佳縣和安徽省首批生態縣等多項榮譽稱號,積極創建國家級生態保護示范區,確保食材品質的原生態,成為國人休閑養生之首選。水墨徽州,詩畫休寧。舌尖上的休寧,生色生香,令人垂涎。
那么,請君溯水新安源,青山碧波泛舟游,登頂六股齊云巖,駐足古城品美食,定會讓你大快朵頤,酣暢淋漓,窺谷忘反。
千載云霧草 獨愛休寧茶
休寧新安源茶
黃山松蘿茶
休寧齊云道茶
走進休寧,映入眼簾的是一處處綠油掩翠、梯階規整的茶田。漫步其中,宛如走進茶的世界。 茶,這個靈秀的生命,已經成為休寧縣的靚麗名片,已經成為休寧經濟與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藍田毛豆腐 關于毛豆腐,在休寧有個傳說:相傳,朱元璋兵敗徽州,逃至休寧,腹中饑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一隨從從草堆中搜尋出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但已發酵長毛,因別無它物,隨從只得將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興。轉敗為勝后,下令隨軍廚師制作毛豆腐犒賞三軍,毛豆腐遂在徽州流傳下來;罩莸拿垢瘹v來出名,藍田鎮制作毛豆腐,自古聞名徽州,深受食客青睞。其中方鑫玉家為祖傳世家,制作工藝純正,所產的毛豆腐最為出名。
休寧藍田毛豆腐
野生油 休寧民間飲食,一般以油菜籽油為主。但在一些偏遠山區,人們往往喜歡茶油。山坡丘陵處是漫山遍野的油茶林,深秋碩果綴滿枝頭,自古便有手工榨制野生茶油的習俗。
野茶油營養豐富,高達90%以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且不含膽固醇,補充營養,不添脂肪,尤為適合心腦血管、高血壓、高血脂等人群食用。
黃山野茶油
六股尖苞蘆松 苞蘆松是徽州著名的山區美食之一。將玉米磨成細粉,經細粉籮篩去皮層,和水攪拌煮成糊狀,經冷卻凝固,再用特制的弓刨成薄片,然后將薄片置于竹匾上曬干,一片片苞蘆松就做好了。再佐以黑芝麻,投入油鍋煎炸,薄片舒展膨脹上浮即可食用。苞蘆松清香松脆,宜下茶、下酒、下粥,亦可作零食,是徽州山區人家逢年過節的待客佳品。
地處新安江源頭的流口地區,每逢過年,淳樸的山里人家待客常常會捧出一種金燦燦的油炸苞蘆松來。
休寧六股尖苞蘆松
泉水魚 休寧板橋等鄉鎮泉水魚養殖歷史悠久。府志及縣志中有記載,早在宋代就有泉水魚養殖。聰明、勤勞的山民巧借地勢,傍勢而筑魚塘,大小各異,千型百狀,有幾平米,也有幾十平米,石砌護岸,青石為底,清澈可見。清冽泉水從進口入,在塘中打個旋,從出口流出,不溢不漫,恰似寶匣。塘中的魚兒,幾十上百,紅黑相間,泰然處之。駐足魚塘,但見“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忽而遠逝,似與游者相樂”,頗有柳宗元筆下小石潭的情趣。有的上面還搭有葡萄架,青藤翠蔓,參差披拂,構成一道清幽的風景線。
在今天的板橋鄉梓塢村、凰騰村、徐源村等地,還能見到明清時代的古魚塘。泉水魚因終年少見陽光,生活在海拔300至800米、清冽流動冷幽的山澗中,魚體通透,體色澤烏黑,故又稱“板橋黑鯇”。又因其一年生長不足半公斤,從魚苗長到2公斤成魚至少需5年,故此特產顯得珍稀。江南有名的文人美食家談正衡先生,在他的《梅酒香螺嘬嘬菜》一書中,就將板橋泉水魚列入江南著名美食之一。
休寧板橋泉水魚